48歲男子訪瑞士後感染耳念珠菌屬本港首宗 衞生防護中心:嚴重可致命
發布時間: 2019/06/27 20:38
最後更新: 2019/06/28 11:52
瑪嘉烈醫院今日(27日)公布,一名48歲男病人在5月19日因肺栓塞於該院接受治療,先後入住深切治療部和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其呼吸道樣本經檢測後,在6月24日確定帶有耳念珠菌,但並無感染徵狀,屬首宗於本港檢測到的耳念珠菌個案。
院方表示,該名病人在入院前曾到瑞士旅遊,現正於傳染病中心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院方根據既定指引,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該院感染控制組已將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防護中心,與有關部門及衞生防護中心的專家商討,並加強執行多項感染控制措施。
衞生署表示,衞生防護中心今日正與醫管局跟進上述首宗於本港檢測到的耳念珠菌個案,涉及一名曾到訪瑞士的病人,並提醒市民正確使用抗菌素和保持個人衞生以預防感染。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解釋,耳念珠菌是真菌的一種,屬較常出現抗藥性的念珠菌之一,2009年首見於一名日本病人的耳道,近年更於歐美醫院流行,須深切治療、曾進行大型手術長時間留院、免疫系統有問題、接受化療,以及曾進行器官移植的病人較為高危,且受感染後嚴重可致命。
他補充,耳念珠菌較常出現抗藥性,並非無藥可醫,仍有兩三種藥物有效,惟於海外個別醫院有受感染患者,如已接多次抗生素或抗念珠菌治療,或會滋生多重抗藥性耳念珠菌:「如屬當地已滋生且有變種的耳念珠菌,就較棘手處理。」
何續指,近年世界各地因引進新微生物鑑定儀,檢測耳念珠菌個案趨增,是次本港出零星個案亦屬預期之內,惟耳念珠菌對長者、孕婦等健康人士影響微乎其微,呼籲市民毋需過份擔心;又提醒醫院需做好環境及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加強手衞生及環境衞生,以避免耳念珠菌於醫院內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亦解釋,念珠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的真菌,尤其在濕和暖的環境。在人體,念珠菌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念珠菌是人體常見的真菌,但偶然會引致感染,尤其對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士。
發言人指,耳念珠菌的抗藥性一般比其他念珠菌較高,視乎感染的部位及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耳念珠菌感染可從輕微至可能危及生命,甚或致命。用作治療耳念珠菌感染的藥物組別,基本上與現時普遍用作治療嚴重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藥無異,這些藥物都已在港註冊並在本地市場銷售。然而,耳念珠菌對不少這類藥物具有抗藥性,故對治療方案構成限制及影響成效。
發言人續指,自2016年起,耳念珠菌在不少海外地區包括北美、歐洲及其他區域越趨流行,醫療機構亦出現與耳念珠菌有關的爆發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密切留意耳念珠菌在海外和本地的情況,以加強監測並適時在本地推行有效的公共衞生防控措施,防止傳染病蔓延。